有事好商量,眾人的事情由眾人商量。近日,一場特別的政協協商議事會在泰州市姜堰區俞垛鎮為民服務中心成功舉行。省市區三級政協走進俞垛鎮,邀請相關領導專家和企業、部門、鎮街、金融機構、委員等代表,共同“會診”企業融資擔保“化圈解鏈”這一發展難題。
前期,姜堰區政協組織部分委員開展了走訪調研,發現在長久的產業發展過程中,企業之間為降低貸款成本而進行互保,逐步形成三個較有影響力的擔保圈。三大擔保圈涉及企業眾多,一旦發生風險,將對全區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產生不良影響。為此,近年來,姜堰區不斷加大擔保圈化解力度,并引入國信擔保進行分險,進一步減輕圈內企業擔保壓力,不斷筑牢金融風險防線。
議事會地點所在地俞垛鎮,就有三大擔保圈之一的“鎢鉬擔保圈”。鎢鉬產業是俞垛的支柱產業,而鎢鉬企業互保斷鏈問題成為制約鎢鉬產業發展的重要因素。姜堰區政協此次組織開展“融資擔保債務化解”協商,目的就是就是希望通過協商,形成意見建議,進一步探索企業融資擔保債務化解的新路徑,積極有效化圈解鏈,全力支持企業發展,努力營造良好金融生態,提供可借鑒、可復制、可推廣的樣本。
當天的協商議事會在形式上極具創新,通過現場協商+視頻連線的方式,企業家代表講述了因互保斷鏈問題而嚴重制約企業發展的境況;鎮街代表闡釋了地方黨委政府在“化圈解鏈”過程中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成效;相關部門代表詳細介紹了“化圈解鏈”的成功樣本;姜堰區人民法院負責人結合具體的司法實踐談了自己對“化圈解鏈”工作的看法;市、區兩級金融監管部門,人行泰州中心支行負責人提出了針對性較強的建議措施;商業銀行、國有銀行和政府擔保機構代表則在具體操作層面表達了各自想法和建議;三位與會政協委員從三個層面進行了建言獻策;相關專家從專業角度對企業融資擔保“化圈解鏈”工作進行現場指導。
下一步,姜堰區政協將進一步加強協商工作的力度和溫度,以“召集人+政協委員+特邀議事員”的協商議事機制、發揮“議事小巷”“協商茶吧”等“微協商”平臺作用,加強協商形式的創新和突破;繼續探索采用“1+X”協商模式,通過“會場+現場”“固定+移動”“集中+分散”,把協商平臺建到基層群眾身邊;加強協商成果的轉化和運用,進一步梳理協商成果,廣泛開展“化圈解鏈”工作宣傳,拓寬民主監督渠道。
(來源:江蘇廣電泰州中心站/沈驍 薛蘇陽 通訊員/喬梁編輯/徐金吉)
責任編輯:菲菲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