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能源,作為貴州十大工業產業之一,對全省發展大局具有戰略性、基礎性支撐作用。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貴州規模以上能源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7.3%,兩年平均增長7.8%。能源產業對工業增長的貢獻率為26.8%,拉動規模以上工業增長4.1個百分點。能源行業完成投資415.7億元,同比增長27%。
能源工業是貴州省既能促進自身發展,又能為全國作出貢獻的重要產業。今年,貴州省印發的《關于實施工業倍增行動奮力實現工業大突破的意見》明確提出,到2025年,形成全國重要的能源基地。貴州將著力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持續穩定、量足價優的現代能源體系。
高效低碳 新能源發展量質齊升
目前,由貴州烏江水電開發有限責任公司黔西新能源分公司投資建設的黔西縣洪家渡水光互補150MW農業光伏發電項目已進入收尾的關鍵階段。
據貴州烏江水電新能源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亞紅介紹,截至2021年6月底,項目已累計完成投資4.8億元。項目建成后平均年上網電量約17918.3萬千瓦,按照電價0.4147元/度,每年經濟產值可達7430.59萬元。
“項目施工結束后,公司將結合項目光伏區土地情況,種植適宜農業作物和發展養殖的土地提供給當地合作社,發展板下經濟,通過光伏與農業的結合,既能使當地的太陽能資源得到開發,又能提升生態環境的自我修復能力,有效地保持水土流失,提高山體綠化覆蓋率,改善生態環境。”王亞紅說。
積極打造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2020年,貴州522萬千瓦光伏競價項目全部實現并網發電,連續兩年成為全國光伏競價項目規模最大、建設速度最快、并網率最高的省份。
今年4月,省能源局發布全省2021年第二批光伏發電項目工作計劃,至此,兩批光伏項目總裝機達1589萬千瓦。在兩批光伏項目計劃中,國家電投、中電建、華電、中核、華能、卓陽、大唐均獲得了100萬千瓦及以上的開發規模。
“十四五”期間,貴州還將推進畢節、六盤水、安順、黔西南、黔南等五個百萬千瓦級光伏基地建設,依托烏江、南盤江、北盤江、清水江四條流域大型水電站富余通道容量,建設1000萬千瓦級可再生能源基地。
同時,充分利用全省火電廠富余通道容量,結合火電廠周邊資源及用地等情況,著力打造“風光水火一體化”能源基地。
能源科技 提升現代生產水平
在貴州黔西能源開發有限公司青龍煤礦(以下稱:青龍煤礦)的集控中心內,一塊大屏幕上顯示著“安全風險智能監控系統”幾個大字,屏幕中實時更新著各種井下生產數據。
“這個系統建立了數據采集系統,實現了安全生產風險動態評估、智能預警,并通過風險指標實時顯示青龍煤礦的安全生產狀況。同時,建設了三維GIS一張圖,并基于GIS一張圖實現了入井人員的精準定位(精度達0.3米)。”青龍煤礦董事長孫守義介紹說,該系統實現了井下可視化無線通訊,為入井人員配備了精準定位卡及防爆手機,當井下出現應急事件或事故時,實現了智能快速應急響應、可視化調度指揮。
“目前我們已經建成了綜采工作面智能化、礦井生產輔助系統智能化、安全生產風險智能監測預警系統、人員精準定位系統、瓦斯抽采達標評判可視化系統等5個智能化系統。”孫守義介紹說,其中采煤工作面智能化系統將一個綜采區隊職工人數由原來的120人減少至92人,減員率為23%,每年節約人工成本約420萬元;礦井生產輔助系統改造前崗位工有76人,改造后留有巡檢人員共計6人,減員70人、減員率92%,每年節約人工成本約516萬元。
作為貴州煤礦智能化建設的典型代表,2020年底,青龍煤礦與山腳樹煤礦、發耳煤礦成功入選了《國家首批智能化示范煤礦建設名單》。目前,全省已按照國家、省級兩個層次正式啟動煤礦智能化建設示范工作。全省254處生產煤礦智能化平臺接入貴州“能源云”,實現在線視頻監測監控、故障診斷等。由省能源局、省科技廳聯合發布的“煤礦井下5G研發及應用”榜單已由中國聯通、中國移動、華為等電信企業聯合煤礦企業揭榜,5個5G研發及應用試點示范工程預計今年完成建設。
能源科技和技術裝備水平取得長足進步。“十三五”期間,全省復雜地質條件下智能綜采工作面、煤礦巡檢機器人等煤炭開采技術取得重大突破。集成可再生能源主動配電網技術,智能變電站、電力北斗地面增強基站等智能電網應用取得突出成果。石漠化區域生態光伏技術、頁巖氣開采分段壓裂技術、畢節10兆瓦先進壓縮空氣儲能系統取得積極進展。在千米定向鉆機、智能機械化成套綜采綜掘等技術裝備方面取得突出成就。
拒絕污染 走綠色低碳發展之路
在國家電投集團貴州金元黔西電廠5號機組集控室內,運行數據正在實時顯現:“煙塵3.1mg/Nm^3,氮氧化物31.5mg/Nm^3。”今年5月,黔西電廠完成5號機組660兆瓦脫硝超低排放改造,改造后氮氧化物排放減少65%,脫硝效率從71%增長至94.59%,走出了一條超低排放的“綠色之路”。
為貫徹落實國家碳達峰、碳中和發展目標,黔西電廠在“十四五”開局之際,根據國家電投、貴州金元戰略發展規劃,融入生產經營中心開啟二氧化碳燃燒前、燃燒中和燃燒后全過程的捕集、資源化利用的相關技術研究,積極探索一條低能耗、高效率、可推廣的碳減排路線。
作為超低排放改造的具體實施單位,黔西電廠先后于2020年12月完成機組超低排放改造工程概念設計、2021年4月全面啟動改造,2021年5月29日完成660兆瓦脫硝超低排放改造,共投入資金近2000萬元。實現脫硝效率從71%增長至94.59%,氮氧化物從原本的1545噸/年下降至525噸/年,減少65%以上,最大限度減少了污染物排放。
能源作為碳排放的重要領域,綠色低碳將是今后能源發展的必然趨勢,低碳化也將是貴州“十四五”能源重要發展方向之一。圍繞“雙碳”目標,貴州將深化清潔能源替代及資源循環利用,加快“源網荷儲一體化”發展,建立新能源為主體的電力市場化交易機制,加大抽水蓄能項目擴容升級力度,大力推廣使用高效節能技術,推動智慧高效用能。
責任編輯:張嘉怡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