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歐美經濟體通脹數據相繼“爆表”,美聯儲高層釋放加息信號,英國央行已率先加息。全球股市即將迎來加息“大考”。
機構人士表示,在部分主要經濟體央行政策預期趨緊的背景下,海外股市出現短期陣痛在所難免。中國貨幣政策以我為主、經濟穩中向好疊加A股市場估值相對合理,中國資產有望成為資金“避風港”。
美歐緊縮預期升溫
市場對美聯儲在3月份加息的預期正在持續升溫。當地時間2月10日,美國勞工部公布數據顯示,美國1月CPI同比上漲7.5%,高于預期的7.3%和前值7%,漲幅創1982年2月以來的40年新高;剔除波動較大的食品和能源價格后,美國1月核心CPI同比上漲6%,為1982年8月以來最大漲幅,預期值和前值分別為5.90%和5.50%。
此外,美國勞工部當地時間2月4日公布的數據顯示,美國1月非農就業新增46.7萬人,顯著高于市場預期的15萬人,為去年10月以來的最大增幅。
歐盟統計局于當地時間2月2日公布的數據顯示,歐元區1月CPI同比上漲5.1%,遠高于市場平均預期的上漲4.4%,創下歷史最高增幅紀錄。
在通脹高企的壓力下,歐美經濟體央行相繼收緊貨幣政策幾乎已板上釘釘。美聯儲2022年1月份公布的2021年12月貨幣政策會議紀要顯示,美聯儲可能提前上調聯邦基金目標利率,并啟動資產負債表縮減進程。包括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在內的部分傳統“鴿派”高層對外釋放了將轉“鷹”的信號。市場普遍預計美聯儲將在3月開啟加息,最極端的情況甚至不排除一次加息50基點。根據最新報告,高盛集團和美國銀行均預計美聯儲今年將加息7次。
英國央行已在2021年12月將基準利率從0.1%的歷史低位上調至0.25%;并在2月3日再度加息25基點至0.5%,為該行自2004年以來首次連續加息。即使是相對政策空間較小的歐洲央行也傳遞出了強硬的“鷹派”信號。上周,該行行長拉加德稱,不排除今年加息的可能性。
海外股市波動難免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部分主要經濟體央行政策預期趨緊,海外股市將難免出現短期陣痛,投資者的資產配置可能需要進行大規模調整。
FXTM首席市場分析師陳忠漢指出,美國通脹已經高企,各大市場和資產類別將受到影響。美元料保持堅挺,只要市場認為美聯儲將采取更多措施抗擊通脹,那么美元就會受益。隨著利率上升,企業的借貸成本會變得更高,因此,依靠貸款支撐增長的公司的擴張速度或受限。當投資者對成長型公司的增長能力無法樂觀時,通常會引發此類公司股票遭遇拋售。
景順亞太區(日本除外)市場策略師趙耀庭表示,隨著美聯儲政策預期趨緊,以及消費者應對食品價格上漲和房租成本上漲,美國經濟增長可能會顯著放緩。在政策不確定的背景下,風險資產波動性將持續存在,回報將變得更加溫和,股票指數的波動范圍將變得更加極端。隨著金融環境收緊,具有定價能力和更高收益可見度的優質企業可能會跑贏大市。
與此同時,專家們更擔心部分央行激進加息可能給股市帶來風險。陳忠漢強調,市場現在擔心,如果美聯儲為遏制通脹“收水”過快,反而可能損害美國經濟。當利率和借貸成本上升時,經濟生活中用于支出的資金就會減少,美國經濟可能陷入衰退。趙耀庭也表示:“各方已經認識到,出現‘持續通脹’情景的可能性已經上升,即各國央行過于激進地收緊政策并阻礙經濟增長。”
資金青睞中國資產
2022年開年以來,全球股市波動加劇。Wind數據顯示,截至當地時間2月11日收盤,VIX指數(恐慌指數)今年以來累計漲近60%。在此背景下,中國資產已成為全球資金青睞的“避風港”。
首先,A股估值目前處于偏低水平。安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高善文指出,滬深300指數估值目前處于過去十年中位數略高的水平,考慮市場對2022年上市公司盈利一致預期后的動態市盈率則處于20%分位的較低水平。
其次,中國經濟穩中向好為A股打下堅實基礎。“中國經濟增速或將超乎人們意料,加之互聯網行業有觸底反彈跡象,眼下正是建倉中國股票的好時機。”貝萊德全球新興市場股票投資組合經理Lucy Liu直言。
最后,市場增量資金有保障。興業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張啟堯表示,年初基金發行遇冷一度引發市場關注,但近期已回暖,1月累計發行近900億元,回歸正常水平。近期基金自購規模顯著增加,2021年12月偏股型基金自購5.23億元,創2015年7月以來新高;2022年1月基金自購規模超4億元。中信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秦培景預計,海外權益基金在A股配置依然偏低,北向資金會持續增配A股,預計2022年全年凈流入約4000億元。
全球頭號對沖基金橋水基金已用實際行動表達了對中國資產的看好。1月底披露的信息顯示,其在海外發行的中國基金資產總值突破340億元,公司正進一步加碼布局中國資產。
責任編輯:張嘉怡
網友評論